行業資訊
目前為止,全球總計部署了120萬公里的海底光纜,足以繞地球30圈。全球一體化以及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激發了國際帶寬需求的迅猛增長。面對正加速而來的帶寬挑戰,承擔了全球95%以上國際數據傳輸任務的跨洋海纜,邁入千萬億比特時代成為必然。
有研究報告稱,2021-2025年全球海底光纜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1.04%,期間規模增長預計超38億美元。對快速可靠數據的需求不斷增長,物聯網和基于云技術的開發而導致的投資增加,將在未來幾年內促進海底光纜市場的快速增長。同時,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不斷提高以及對帶寬擴展應用對高速互聯網的需求不斷增長,將極大地推動全球海底光纜市場的增長。
目前國內僅有江西吉恩重工等少數企業具備海纜生產能力。根據廣東、福建、江蘇等沿海省市發布(或報審)的發展規劃,沿海6省市總計規劃裝機容量高達5864萬千瓦,遠超過國際風能理事會預測的"十四五"期我國總計新增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的蓬勃發展正好給相關產業鏈帶來了機會,尤其是其中價值量較高、壁壘較厚的海底電纜。一般來講,海底電纜占海風項目投資成本的8%-13%,僅次于葉片、電機、塔架等,且隨著近海資源開發殆盡,參考歐洲經驗,未來海底電纜將走向深海、遠海,有望進一步提升海纜的價值量。
雙碳格局下,全球包括中國加速向清潔能源/新能源轉型,尤其是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沿海資源地方就近消納能力強、發電能力小時數高、不占用土地和適合大規模開發等特點。海上風電的迅猛發展促使海纜行業迎來高速發展,預計中國海底電纜市場將從2020年的60億元增至2025年的25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到33%,形成巨大的產業空間。
我國海纜市場不斷擴大,深受各電纜生產企業關注,并被視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但進軍海底電纜市場是一個需要大量投入研發經費、長期技術積累、持久戰的過程。國內企業要想在國際海纜市場站穩腳跟,首先要提高技術水平。除了提升技術水平、通過多項產品認證,海纜生產企業要想贏得市場,還必須依靠長期形成的品牌效應。
上一篇: 無
下一篇: 無